1. 問題
提得最多的問題是,我是否把自己理解為政治作家。簡明的回答:是的,還有別的嗎?
2.普遍性解讀
「政治戲劇」的概念隱含了內容先於形式,如此的誤解,以及對於事物明確的態度就如通常對現實政治的態度。最壞的情形是一個有針對性的追求預期效果的戲劇。最好的情形是藝術形式與其事物並駕齊驅:不道德化,斷裂的,不安的,矛盾的,懷疑的,探詢的,不可知的。
3.主觀性定義 (斷片)
允許多意的形式、無目的性的符號、不清晰明瞭的路線、有時悲傷而又絕望的混亂,堅守世上的事物的同時性和不可理喻性、它們的無意義和美麗,這些特性對於我都具有政治的維度;並且因為,如此才創造了表達自由和想像的空間;可以和直接的現實保持很大距離的藝術-空間,盡管如此映射真正的共存以及共存的條件。處於現時的復雜的失敗、當下沒有實現的可能性比烏托邦的藍圖講述得更多。
4.否定
從這層意義上來說,我談論的戲劇不可能不是政治的。
5.眼界
盡可能多的現實,不只是其中的片段。盡可能多地建立聯系;把看似鬆散的排列置於相互的關係之中;不要把寫作的事物和它的環境隔離開。也不要為少數人或者利益團體作特約戲劇。不要讓戲劇墮落為主題式的演出。
6.體察
如果涉及到社會高速發展的跨度,我希望,在未來重要的文學將書寫游走在世界之間的行者;即那些移民,他們在自己的生命裡背負著極端不同的生活空間和文化語境的重疊,並把這作為敘述的出發點:講述具體的經驗,超現實的夢境以及所有這些之間的歷險。
7.模擬
我們中的每一個已經以如此多樣的媒體方式聯接著,平行地在如此多樣而不同的現實層面上移動,時間交錯、虛擬化、虛構化、數據化,這些不再與身體經驗或者時空感受連接在一起。但是在這些模擬的經歷之外,對於自我的生命處境以及行為可能性的探尋、並且將它們放置在與其他生命的合適的關系中、衡量並運用它們的樂趣與力量處於縮小的危境之中。
8.城邦
劇場恰恰可以是我們重新感知這樣的能力並獲得它們的場所。也許它是最後的真正不合時宜的完全過時的藝術的聚集地,在那裡一個社會可以允許對自身發問。大多數的情形是對環境沒有直接的危險。遺憾。
9.身體
無論使用多少科技和新媒體,在什麼地方總將出現一個屬於一個演員的真正的身體,將有這些就在那兒的與我們同時在場的表演者的身體,能觸動他人,肆無忌憚,它們以自身的在場、氣味、聲音和性感來刺激我們。這裡還完全沒有去考慮觀眾的令人傷神的身體。
10.語言
只要這些身體還在相互說話,只要還存在一個語言的空間,這項任務就是不耐心地、折磨人地、冒失地創造這個空間,到最後還創造了一種富於詩意的也是政治的語言。
11.總結
也許是非常令人欣慰的。